韌性依舊,但獲利能力備受威脅
德國化工業的產量目前在縮減當中,但由於銷售價格上漲,銷量仍有小幅成長。隨著能源和原料價格大幅上漲,10%的企業產量大幅下降,而40%的企業卻實現銷售額成長。生產商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了35%-50%,多數情況下,他們只能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最終客戶。因此,大約70%的化工企業指出利潤下滑。
大規模財政紓困措施應該能讓化工和其他能源密集型產業鬆一口氣。德國議會最近通過了一項價值2000億歐元的能源補助計畫,支援企業和家庭度過難關,而且政府預計明年初實施電費和天然氣價格上限措施。但是,居高不下的通膨、較高的利率、較低的經濟成長將抑制未來幾個月的化學品需求。
一般而言,德國化工企業的淨資產穩健、償付能力佳和流動資金足,面對目前情勢依舊保有韌性。整個產業資本化強大,有利於獲得外部融資,而且其債務結構適宜,債務到期情況均衡。不過利率上升會增加必要投資(生產設施、更嚴格的環境規定)的融資成本,有可能導致獲利能力下滑。
德國化工業的平均付款期限為30-60天左右,過去兩年的付款行為非常好。目前預期2023年付款延遲和無力償還情況並不會大幅增加。可是就算有強而有力的財政紓困措施,但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加上天然氣短缺問題,明年市場依然有下滑風險,可能會加劇違約率和無力償還情形。
由於德國化工業的財務韌性和違約率仍然不高,所以目前其信用風險狀況可評為「一般」。從子產業可知,農用化學品細產業的風險較高,過去可從烏克蘭和俄羅斯獲得大部分原料,但價格高昂就會抑制銷售。原料價格高昂,且因為高通膨的關係、家庭消費額也變低,肥皂和清潔劑細產業大受影響。
相關資料
1.5MB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