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預測會出現一波強勁反彈,但仍有一些下行風險。
政治局勢
中美關係仍然緊張
整體而言,中國政治局勢穩定,中國共產黨掌權穩固。習近平主席鞏固了中共內部的權力,被視為自鄧小平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中國領導人。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已成功控制住新冠病毒疫情。與此同時,中國實施遏制香港部分自治權的新《國安法》以及同化維吾爾族的政策,引起西方的廣泛批評。
儘管中國與亞洲主要鄰國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度增加,貿易和投資流量也在上升,但是彼此的政治關係變得緊張,一定程度上因北京的軍事影響力增強,在該地區的立場更加堅定。日本和東南亞諸多國家擔心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主權交疊問題,而且去年印度和中國軍隊在喜馬拉雅山邊界爭議地區發生了衝突。除此之外,北京也在台灣海峽加強軍事部署。
白宮最近政權交替,但中美關係仍面臨重重困難,因為川普政府任期內中美關係惡化的問題仍然存在。除了貿易問題,還包括直接投資的非公平競爭環境、知識產權問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人權、法治相關的多個層面問題,以及中美在亞洲地區政治影響力競爭日益激烈的問題。由於存在政治、經濟和秩序原則上的分歧,因此仍看不到避免事態擴大或達成全面貿易協定的跡象區政治影響力競爭日益激烈的問題。由於存在政治、經濟和秩序原則上的分歧,因此仍看不到避免事態擴大或達成全面貿易協定的跡象。
經濟局勢
2021 年經濟明顯反彈
2020 年中國經濟成長 2.3%,逆全球趨勢而行。2020 年第四季復甦加速,實際 GDP 比去年同期成長 6.3%,高於第三季的 4.9%。這波回升是受到企業投資的支援,同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則趨緩。第四季商品出口成長超過 15%,而進口成長趨緩至 5.3%。家庭消費成長 3.4%。
目前新冠病毒確診案例已經得到遏制,沒有出現大幅增加案例,所以今年中國經濟預計將成長近 9%(雖然偶爾還是會有新確診案例出現,但全國範圍內疫情已普遍得到控制)。由於新冠病毒對消費者支出的衝擊越來越低,而且企業獲利能力經過去年的疲軟之後有所提高,因此消費和企業投資均有望出現強勁成長。出口種類預計將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但全球復甦的現象仍然有利中國出口。中國貨幣走強,加上食品和製造商品價格較低,會大大抑制油價上漲的影響,所以通貨膨脹率預計從 2020 年的 2.5% 降至今年的低於 2.0%。
公債高舉仍然是一個問題
政府要一邊支援經濟成長,一邊確保能有秩序地完成中期金融去槓桿過程,這兩者之間仍然很難取得平衡。2020 年第一季,政府和中央銀行立即採取措施,減緩了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經濟影響。財政措施佔 GDP 的 6%,其中包括新的公共投資、失業救濟、稅收減免和社會保障豁免。政府為金融市場注入了更多的流動性,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並提高對公司的信貸支援。中央銀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提高了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並使得特定公司能以較低利率進行借貸。
但是,隨著經濟持續強勁反彈,當局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並縮減財政支援。這樣做的目的是抑制信貸成長並刺激經濟去槓桿化。有鑑於各級政府的債務程度很高,加上預算外活動,因此還需要控制財政支出。
政府債務約佔 GDP 的 45%,不算過高,但所謂的「增強債務」(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工具以及其他預算外活動)則處於令人擔憂的水平。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今年的增強政府債務將達到 GDP 的 96%。
較令人擔憂的是,非金融公司的巨額債務(約佔 GDP 的 160%)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或有負債。家庭債務較低(約佔 GDP 的 60%),但過去五年來主要因為房貸借款的關係,所以債務不斷持續成長。儘管債務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較低,但主要是國內融資,因此信貸成長速度再次加快,最終可能導致更為明顯的財務壓力,增加未來幾年違約和市場動蕩的風險。
銀行業有弱點,但有政府支援
2020 年 6 月,銀行業資本適足率達到 14.2%,表示資本充足。根據官方統計,2020 年 6 月逾期放款率為 2%,表示貸款組合相當健康。但是,因為很多逾期放款沒有正確登記,所以實際逾放率可能要高得多。影子銀行的做法讓銀行業風險大大提高,而共產黨的強大影響力導致利潤較低的貸款獲得通融,還有實際上破產的公司仍持續經營。這部分的影響說明為什麼資產報酬率僅 0.8% 這麼低的原因。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原因是,房地產市場受到高估,因為猛烈下修會提高逾期放款率。雖然有些銀行可能會在 2021 年面臨重大損失,但預期政府的支援足以防止銀行系統性危機。
外部經濟地位穩固
2021 年和 2022 年的外部融資需求預計將維持在可控水平,分別為 GDP 的 5.5% 和 GDP 的 6.4%。遞延的短期債務仍然是主要的外部資金來源,其次是商業銀行貸款、對內直接投資和國際債券發行。2021 年,外債仍然可持續,佔 GDP 的14%,佔商品和服務出口的 81%。國際外匯儲備仍然充裕,可滿足 14 個月的進口需求。
下行風險仍然存在
仍而,經濟存在多種下行風險。雖然全球疫苗持續釋出,讓人們對今年世界經濟的強勁反彈感到樂觀,但第三波風險和變種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可能會影響全球經濟反彈局勢。
另一個下行風險是,中美貿易持續的爭端以及兩大國之間日益增加的政治壓力。拜登總統尚未取消川普政府施加的關稅,因此仍會對多種中國出口商品持續產生影響。若考慮到持續存在的問題(例如中國的補貼和知識財產權竊取),以及目前雙邊關係的緊張局勢,中美貿易爭端進一步擴大,也不是沒有可能。無論如何,未來幾年,美國、歐盟和日本經濟體仍會繼續努力與中國在貿易和技術上脫鉤。這將會影響中國出口貢獻的成長率。
經濟重新平衡和技術自立日益受到重視
美國和其他國家意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使得中國持續加碼重新平衡經濟(從以出口為導向的投資轉向以消費為導向的成長)。此外,北京提倡提高技術自立能力(例如 5G、「物聯網」和雲端運算等戰略領域),以減少對其他國家/地區(尤其是美國)的依賴。所謂的「雙循環」概念是指改善國內供需循環,目的是讓中國經濟在遭受衝擊時更加強勁。同時,中國計劃繼續進行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透過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FDI) 和投資組合流入來加強國內成長策略。
中期成長展望較低
2022 年至 2025 年期間,因為與美國關係持續緊張,以及提高的生產力無法抵銷「雙循環」模式下自給自足所造成的效率下降問題,所以預計經濟成長每年將趨緩至不足 5%。其他可能影響中國成長潛力的問題包括高儲蓄率(佔 GDP 的 44%)、人口快速老化以及各個工業類別的產能過剩。
相關資料
1000KB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