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預計將下降到5%一下,這主要是由於經濟活動在第一季度以後才能恢復。 中國國家報告 2020 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下行風險加大。 [Asset Included(Id:1435207951295;Type:AT_Media_C)]
政治局勢
中美簽訂貿易協議後 雙邊關係持續緊張
整體而言,中國政局穩定,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權。習近平主席有效鞏固其於黨內地位,各界咸認係自鄧小平後權力最大的中國領導人。
盡管美中於2020年一月簽訂所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貿易戰仍未結束,且眼前美中之間的問題範圍甚廣,絕非僅限貿易,包括直接投資上的不公平競爭、智財權議題、與中國作為經濟大國有關的多個面向,以及兩強在亞太地區加大政治角力等。由於雙方在經濟與政治秩序等原則上存在歧見,要大幅緩解緊張關係或達成全面貿易協定,短期內都不太可能,
美中持續爭霸之下,北京與華府間將出現權力平衡關係,不論是合作或對抗,均將影響整個亞太地區未來政治、經濟秩序的發展。
經濟局勢
2020年GDP成長率大幅減緩
新冠病毒疫情已重創2020年第一季中國經濟表現,從零售與批發、旅遊、餐飲、不動產,到交通與貨運業都已立即感受到疫情的衝擊。中國今年第一季GDP已較去年下滑6.8%。許多企業的現金流已面臨壓力,因為業績大幅衰退,同時還得繼續付薪水、租金與利息支出。某些私人企業在疫情爆發前就有現金流不足的問題,如今更深受衝擊。中國各地大型製造商在2020年初的停工,也嚴重打亂中國及海外的供應鏈。
雖然中國已經解除封城、生產復工,並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貨幣寬鬆政策外,再加碼對基礎建設、消費與醫療照護的財政支持),但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預計仍會較去年同期顯著惡化,料將減速至1%以下。
經濟表現低迷,主要反映2020年第一季中國製造業與工業生產疲弱。持續的國內需求不振限制整體經濟反彈。在收入和工作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消費者在花費上可能會保持相當謹慎的態度。除了內需持續不振抑制經濟復甦力道外,海外市場需求下滑,也將重創中國的出口,年減幅度料逾10%。歐洲與美國市場的消費需求惡化與供應鏈中斷,更對中國經濟造成莫大傷害。
多重下行風險仍未排除
未來幾個月中國能否控制疫情還有待觀察。此外還有一下行風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程度、持續時間與對經濟衝擊,可能都會益發嚴重,並引爆全球陷入比當前預測更深的衰退。這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在2020年出現巨幅萎縮。
此外,中美貿易爭端仍然是另一可能的下行風險。雖然一月簽定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讓中國經濟得以稍喘口氣,接下來美國對許多中國出口商品課徵關稅,仍將衝擊中國經濟。有鑑於諸多議題懸而未決(例如中國對本國企業的補貼和竊取智慧財產),中美貿易衝突仍有可能再次升高。
已推行財政與貨幣措施,但債台高築仍為一大隱憂
2020年第一季中國政府與央行已經採取積極行動來減輕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衝擊,並設法提振經濟,包括提供糧食與藥品、挹注更多流動性給金融市場,降低融資成本、增加對企業的信貸支持。政府在5月宣布額外的高達5000億美元刺激措施,幫助企業和就業市場。
中國政府還有空間在必要時藉由貨幣與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中央政府負債水準不到GDP25%,仍在可控制範圍內,且為境內舉債)。
但是因為目前缺少適合的大型公共建設計畫,要提高基礎設施支出因此遇到瓶頸。而先前整體經濟已累積的大量負債,也限制了提振不動產產業的可行措施。如今總負債趨近總體經濟規模三倍,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確保金融穩定已是施政首要之務。非金融業企業負債也來到GDP的155%;過去五年一般家庭負債之所以暴增,主要是房貸借款所致。若將表外借款也算進來,那麼政府債務已達GDP的60%至70%。中國政府現在面臨兩難:一方面要刺激經濟成長,另一方面則要確保中期而言能夠有序地去槓桿化。
企業破產率在2020年料將劇烈攀升
過去幾年由於經濟成長放緩,加上從出口轉為內需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國的企業破產率持續上揚。正式經濟的擴張也使許多低成本製造商紛紛倒閉,尤其產能過剩部門裡的高負債企業更顯脆弱,例如煤炭與採礦業、製紙、印刷電路板、紡織、造船、太陽能、鋼鐵業等。
企業破產率在2020年料將劇烈攀升,將近30%,主要衝擊中小型私人企業,因為即便在表現較佳的產業裡,這些公司也經常遭遇融資額度有限的困境。
盡管美中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仰賴外銷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仍十分脆弱,特別某些產業裡美國企業疾呼要終結中國的「不公平貿易」,例如在金屬、電機/電子、紡織與輪胎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