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對本已疲軟的印度經濟造成了打擊。
經濟局勢
經濟增長大幅趨緩、金融業的問題可能會阻礙經濟的快速反彈
2019年GDP增長5.3%,為六年多來最低點,主要反映信貸增長急遽減緩,拖累內需,而政府消費依舊強勁。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擴散,GDP預估將萎縮5.7%。尤其政府在三月底決定全面封鎖,更嚴重打擊內需。旅遊禁令加上社交距離等措施,已造成失業率大幅攀升,家庭消費成長預計在今年將會萎縮約4%。在六月初封城的政策有陸續解禁,但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仍在攀升,投資與工業營造預計會有所萎縮,出口估計下跌近13%。
產業業績下滑,企業破產比例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中國供應持續斷鏈,已損及印度高度仰賴進口的產業,例如消費耐久財、電子製造與製藥業(超過65%的電子元件和將近70%的製藥原料均由中國進口,在境內加工處理)。除了農業、食品與金融服務業外,所有各主要產業的企業績效與信用風險都出現惡化。2020年企業破產率料將較去年同期提高逾30%。
經濟刺激措施的後續操作空間受限
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央行已於三月將基準利率一舉下調75個基點,來到4.4%,5月計續下降40個基點至4%。同時採取其他非利率措施來穩定匯價,為市場挹注流動性。且未來幾個月可能也會再度降息。通膨預期仍將低於央行的中期目標4%,上下限分別為6%與2%。
政府在五月時宣布達2650億美元刺激政策,含印度央行於三月提供的貨幣政策。刺激政策主要給予中小企業的稅賦優惠、在地製造的獎勵、提供現金給低收入者和增加醫療照顧的支出。
不過由於政府稅收制度仍欠完備,要進一步推出財政寬鬆的空間有限。2019年預算赤字已增至GDP的4.4%,2020年預估將進一步擴大至9%。
盡管如此,印度過去幾年對外收支大幅改善,可有效緩解匯率風險。由於進口需求下滑以及油價走低,經常帳赤字在2020年估計會縮減至GDP的1%以下。外債維持穩定可控制的水準(預估2020年GDP佔比 22%)。流動性也不錯,外匯存底在2019年已累積至10個月的進口額水準。印度對外支付紀錄良好,自1970年以來從未出現違約事件,因此在各資本市場進出無礙。
金融業問題遲未解決 可能阻礙市場反彈
印度金融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即存在諸多問題。大型基礎建設融資與營建公司IL&FS在2018年秋天發生違約,引發投資人恐慌,開始懷疑其他非銀行放款機構的償債能力,結果導致印度公司債與消費借貸市場陷入緊縮。消費與企業信貸成長下滑,加上民間基礎建設投資減少,對2019年的經濟成長產生負面衝擊。
印度銀行的壞帳問題雖然自2018年以來有所下滑,但銀行資產負債表上仍存在高額壞帳;2019年所有銀行貸款的逾放比幾近9%。此外資產品質惡化與資本適足率偏低等問題仍然有待解決。目前企業負債偏高依舊是印度經濟的潛在風險,且企業與公股銀行的財務進一步惡化,也並非絕無可能。信用市場沉痾未解,放貸條件趨嚴的情況下,即便解封後也難有全面的經濟復甦。
莫迪政府能否採取適當措施來改善金融業的弊病與債務問題,還有待觀察。例如在IL&FS的違約案,政府立即接管並保證付款,以避免任何外溢效果。此外,數家大型國有銀行也已調整其資本結構。
政治局勢
政府銳意改革 民意根基依舊穩固
莫迪總理領導的人民黨在2019年下議院選舉取得多數席次,預計到2024年大選前持續掌權執政。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政府施政首要目標包括解決銀行業壞帳問題、進一步放寬外資進入特定產業及參與基建計畫。
印度政府在2020年初引發民怨,除了經濟表現疲弱外,另一個原因是2019年十二月通過備受爭議的公民法,使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關係益發緊張,並導致今年二月宗派間爆發嚴重暴力衝突。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及其衍生的封鎖措施,暫時平息了這波衝突,但是若經濟持續衰退,大批民眾陷入貧困的話,社會對立情勢恐將惡化。目前的封鎖措施,已使地下經濟內數百萬計的日薪勞工和移工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