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開始後一年半,亞洲開始向前看。經濟復甦已經開始,公司行號也在試著恢復正常運作。但是,商業環境的風險似乎更甚幾年前。
重點:
- 新冠病例確診數減緩了亞洲區經濟復甦速度,但只是一時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完整接種人口百分比偏低的國家/地區。
- 自新冠疫情爆發後,亞洲成長表現最好的是中國和越南。印度的經濟成長率雖高,但恐有倒退之虞。在 2022 年之前,泰國和菲律賓的經濟活動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 出口業績成長促使大多數的國家/地區開始復甦,其中越南和中國更是搭上了全球電腦和電子需求爆量的順風車。
- 越南也會是美中貿易戰的受惠者,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強勁復甦。貿易戰導致中美經濟嚴重脫鉤。
- 供應鏈扭曲直接造成的影響終將消退,但疫情留下的創傷卻會長期影響經濟成長與國際貿易。印度和菲律賓會是經濟創傷最大的受害者,而越南和台灣則可能是感受最輕的國家/地區。新冠疫情防治措施和財政支援的不同是最主要的因素。
- 供應鏈中斷導致全球必需商品供應短缺,成本增加,因此公司行號會反思並重新規劃其供應鏈。再加上貿易戰的緣故,種種因素促使政府更加重視高科技和醫藥等重要產業的自給自足能力。
- 面對這方面的發展,自由貿易協定多少能發揮一些抗衡作用。但是,如同整體貿易政策一般,這類協定慢慢成為實現地緣政治野心的工具,而不是為了追求經濟合作。
相關資料
新冠疫情創傷與政治角力: 面臨重大抉擇的亞洲貿易
2.17MB PDF